印刷新闻 印刷技术 印刷展会 印刷词典 院校社团 印刷企业 印刷杂志 电子书库

印书史非印刷史——读《中国印刷史》有感

资料来源:当代中华印刷史文选 作者:李兴才 更新日期:2006-10-05

一、中国人的空前巨著

我国是世界上发明印刷术最早的国家,因受传统士大夫观念的影响,知识分子鄙夷印刷术乃雕虫小技的工匠之事,不屑一顾,致浩瀚的文献图书之中,几乎找不到关于印刷专史的著作;近代学者虽有一些零星的论著发表,但绝大多数是从图书目录学、版本学的立场出发,以书史为中心。直到1925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文系教授卡特(Thomas
Francis
Carter,1882-1925)在他临终前完成的《中国印刷术之发明及其西传》问世,才算是一部有系统讨论中国印刷史的专书。法国的伯希和着《中国印刷术的起源》、孙毓修着《中国雕版源流考》、张秀民着《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影响》、李书华着《中国印刷术起源》、史梅岑着《中国印刷发展史》、魏隐儒着《中国古籍印刷史》、钱存训着《印刷发明前的中国书和文字记录》,在世界学术评价上,似未能超越卡特着印刷史的成就。

浙江嵊县张秀民先生,今已高龄八十有三,毕生研究中国印刷史,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历尽艰辛,终于完成了洋洋六十四万言的皇皇巨著《中国印刷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经过了长达四年的时间排印,于去年九月发行问世
。今年年初,我率团访问大陆印刷科技,蒙中国印协先进惠赠一册,如获至宝
。返台后即细心研读,对张老先生花费四五十年心血钻研印刷史的治学精神和所获致的研究成果,由衷的表示敬佩。正如钱存训博士在该书序文中所说:“这本书的内容广泛,体大思精,洋洋五十万言,包罗了自从印刷术发明以来一千多年间全部刻书和印书的历史……这是迄今所见到的一部最完备而有系统的综合之作。
”由中国人写中国印刷史,张老先生的成就是空前的,在份量上也超过了卡特的著作,确是一部划时代的巨构,足以为中国人扬眉吐气。该书经评为华东优秀读物一等奖、中国印协首届毕升奖及日本森泽信夫奖,先后颁奖给作者张秀民先生。

二、是印书史而非印刷史

张着《中国印刷史》,在“凡例”中就率先表明是“以朝代为次,论述自唐初贞观至清末宣统一千三百余年的印刷发展史略。叙述雕版印刷的起源,及各朝刻书概况。”
钱存训博士也说明这本书的内容,“包罗了自从印刷术发明以来一千多年间全部刻书和印书的历史”。张老先生曾为文四论雕版印刷(后改为雕版印书)始于唐初贞观说,所以他写雕版印刷的发展,便自唐初开始。附录“中国印刷史大事年表”第一则就是“约六三六,贞观十年,唐太宗梓行《女则》(世界雕版印刷之始)”。
因为《女则》有十篇,装订成册即称为书,这就指出:《中国印刷史》是从印书开始。在印书以前,难道就没有印刷史?晚生的直觉反应是:这部书应该称为《中国印书史》,而非《中国印刷史》。张老先生在1979年发表“雕版印刷开始于唐初贞观说”
,在1982年发表“再论雕版印刷开始于七世纪唐初贞观说”。 在1987年2月发表“三论雕版印书始于七世纪唐贞观说”
,随即又发表“三论雕版印书始于七世纪唐贞观说补记”
,不知张老先生在初论和再论时的“印刷”,于相隔数年之后发表“三论”和“补记”时,改为“印书”,有无特别的考虑?(是否因为发现雕版印刷发明于唐初贞观说的论断不妥,所以改为雕版印书?)拙见以为:在没有发现新的证据以前,说中国雕版印书始于唐初,是可以的。若肯定中国雕版印刷始于唐初,则不敢苟同。张老先生说唐太宗梓行《女则》,是世界雕版印刷之始。将雕版印刷与雕版印书混为一谈,张老先生仍然抱持和以往版本学家一样的观点。

问题是:“印刷”不等于“印书”。印刷的范畴极其广泛,印书只是印刷术中的一小部分工艺。印刷,可以涵盖印书;印书则不能概括所有的印刷。古代的印斑文布、印花纱、印符咒、印佛像、印经文、印告白、印会子(钞券)、印纸牌、……都不一定是书。凡是单张散页的印刷品,未经依序连缀固定成册成本,不称为书;但不能说复制书本以外的散页不是印刷品,更不能说印刷这些单张散页复制品的工艺不是印刷术。

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印刷品,像钞票、邮票、车票、支票、股票、信封、信笺、名片、请帖、广告、地图、报纸、花色衣料、电路板、仪表板、包装盒、牙膏管、奶粉罐……等都不是书,但确是印刷品。雕版印刷的发明,是中国先贤智慧的结晶,长期经验的累积,逐渐综合演进发展而成的集体创作,自新石器时代的印文陶、斑文布,而商周的甲骨文、钟鼎文、玺印封泥、春秋战国的漏印花纱,而秦代的石刻碑文、模印瓦当,而汉代的石经,而东晋的雕印符咒,都是雕版印刷的源头和历程。

人类文化,乃先有图画,后有文字。印刷术的发展是先印图画,后印文字。图画的印刷,其内容由简而繁;文字的印刷,其字数由少而多。进而图画与文字混合印刷,形成了中国的印刷文化。而雕树皮或树叶印斑文布、雕石碑拓印经文、雕木版印符咒或佛像、雕印章盖印文、雕铜版印交子(钞券),都是雕版印刷的历程。雕版印刷绝不可能在创始之初就用来印书,雕版印书应在雕版印刷的技艺相当成熟之后。张老先生肯定中国雕版印书是始于七世纪唐初贞观说,则中国雕版印刷必早于唐初即已创始。张老先生说唐太宗在贞观十年梓行《女则》是“世界雕版印刷之始”,晚生以为不妥。建议修正为“世界雕版印书之始”如何?因此,讲中国印刷史,也不宜自唐初开始,应早于唐初。

三、印刷品不限于纸张

雕版印刷所雕的版,不一定是雕刻于木板,泥板、石板、铜板均无不可。雕版印刷所印的材料,也不一定是印刷于纸上。换言之,只要是用雕刻方法制成的印刷版,都可以简称为雕版;凡是用雕版来印刷复制品的方法和技术,都可以概称为雕版印刷。有人说:“雕版专指刻书而言,雕版印刷术其实就是专指用凸版制成反文的印版,利用黑墨或其它色料印刷或刷印在纸张上的图文而言,属于印书术的一种。”
在稍具印刷常识的人看来,是难以苟同的。只有版本学家谈印书,才会有绝少数不懂印刷的人如此主张。

印陶、印帛、印木,古已有之。近代更是推陈出新,印玻璃、印铁皮、印铝箔、印塑料、印赛珞芬、印皮革、印维尼龙、印聚乙烯、印陶瓷、印电路板、印纺织品、……几乎任何材料的表面均可印刷。不过,因为纸张的成本较其它材料为低廉,印刷处理方法也比较方便,印刷在纸上的印刷品比较普遍而已。但现代非纸类的印刷已愈来愈多。

张秀民老先生在“三论雕版印书始于七世纪唐贞观说补记”中说:“个人认为把文字或图画印刷在纸张上,能起着保存及流通作用的,才算是真正印刷术。”
这完全是站在图书版本学立场谈印书史的说法,如果是谈印刷史,晚生以为不应该局限于印纸,也不该局限于印书。照张老先生的定义,难道被欧洲人尊为合金活字版印刷术发明人的顾腾堡(J.Gutenberg),用羊皮印刷的名作《四十二行圣经》,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印刷术”?岂不令外人窃笑!

其实,张老先生在《中国印刷史》中写“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一段,曾有:“笔者在福州出土文物展览上看到两个带长泥柄的陶印模,刻着弦纹等花纹。趁泥坯尚未干燥时,就拿着泥模压印在器皿上,便成了印纹陶器,这是最原始的印刷。”又说:“印刷术的发明,必须齐备了笔、墨、纸张等物质条件,懂得用反文印刷的道理,积累了印章、碑刻、砖瓦反文、木板写字刻字、印封泥、印纸等经验,逐渐发展到真正的雕版印刷。
”可见,张老先生也承认中国发明的印刷术,是逐渐发展而成的。但何以肯定雕版印刷是创始于唐初贞观十年?张老先生一刀切出来所谓的雕版印刷,不是仅指雕版印书而言么?

凌纯声先生说得好:“印刷的技术,在新石器时代,与印纹陶器同时的印刷树皮布花纹,早已存在了,近世学者所讨论的印刷发明,是雕版印书究竟始于何时的问题而已。
”凌先生又说:“古代印玺用于印布、印帛、印泥、印木、印陶,皆印刷术之先河,盖玺之钤拓,与雕版印刷,在技术上不过一间之差耳。至于模印瓦当的花纹及文字,为雕版印泥,在技术上完全同于雕版印刷,其不同者,为所印之物一印泥一印纸而已”
,研究中国印刷史,应该作如是观。

四、各言尔志瑕不掩瑜

年初在北京访问期间,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前理事长王益老先生,曾当面嘱咐:“希望对中国印刷史方面的问题,大家提出意见来讨论。”我当即回答:“张秀民老先生是前辈,他花了毕生心血研究印刷史,晚辈只算是印刷人,对历史文献涉猎不多,怎敢造次?”王老先生又说:“研究学问,集思广益,没有关系”。

以上这篇短文,乃是遵照王益老先生的吩咐,各言尔志;表达晚生个人对《中国印刷史》的读后感想,绝不是故意吹毛求疵,更不敢对张老先生有任何不敬的意思。退一万步说,纵有小瑕,也不掩大瑜,不会对张老先生这部在中国文化史上划时代的巨著《中国印刷史》,有丝毫的砭抑。《中国印刷史》是令中国人值得骄傲的一部史书,对发扬中华文化,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和发挥启导的作用。

(原载1990年8月香港《印艺学会月刊》八十期)